中新网宁德7月23日电 (吴允杰)21-22日,“四下基层”与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在福建省宁德市召开。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李栓久在22日举行的分论坛上表示,“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坚持以人民群众为实践主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这一工作方法使用中的巨大效能,但在价值归宿上,始终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保障为旨归,即“一切为了人民”。真正做到了人民群众、地区生产生活面临客观问题发现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落实解决在一线。
图为“四下基层”与党的作风建设平行分论坛。吴允杰 摄
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蔡毅强说,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就是要在方式方法上努力探索密切联系群众的新路径、新办法,更要在认识态度上虚心用心,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据了解,此次研讨会期间共举办“四下基层”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四下基层”与大兴调查研究、“四下基层”与党的作风建设等平行分论坛,深入分析“四下基层”的当代价值,探讨新时代坚持“四下基层”、加强作风建设的方法路径等。
图为“四下基层”与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期间,与会人员实地考察宁德市“摆脱贫困”主题展览馆。吴允杰 摄
宁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彦说,重点加强研讨会成果转化运用,将领导、专家们的好意见、好建议切实转化为推动宁德发展的强大动力。
宁德市,是“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工作制度的起源地。35年来,这一工作机制不断丰富发展,成为当地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
图为“四下基层”与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期间,与会人员实地考察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吴允杰 摄
“最近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这是宁德市古田县委书记张成慧每次在参加“四下基层”调研时常牵挂的问题。
在最新一次的调研中,张成慧带队对大桥镇筹洋村、鹤塘镇坑头村的乡村建设管理、乡村振兴等工作进行了走访,并与镇、村干部一起理思路、想办法,共谋振兴之策,共话乡村发展。
张成慧说,“四下基层”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创新和重要法宝,古田县作为“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的重要发源地、实践地,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弘扬好“四下基层”工作制度。
图为古田县“四下基层”实践活动第五期青干12班的学员们了解金翼村的村情。古田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据介绍,古田县始终坚持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好传统好作风,并从2021年开始创新性开展县领导“四下基层”“一月一主题”活动和青年干部“四下基层”实践活动。
今年来,古田县委、县政府持续开展县领导“四下基层”活动,同步拟定31个调研课题,进一步寻求优化提升工作方案,已落实开展相关活动1200多件次,其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90多次,调查研究下基层600多件次,现场办公下基层380多件次,下基层接访群众110多人次。
同时,该县结合乡村振兴建设创建23个“四下基层”实践活动基地,青年干部在实践基地开展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为主要形式的“四下基层”活动。
图为古田县“四下基层”实践活动第五期青干12班的学员们体验马蹄笋分拣。古田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近日,古田县“四下基层”实践活动第五期青干12班的学员们前往金翼村和双坑村,开展为期6天的实践锻炼,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急,并探讨产业发展和提升的方式方法。
“从‘书斋’奔赴‘田野’,在实践中获得真知,从‘田野’回到‘书斋’,让真知融入到更高的实践。”第五期青干12班的一名学员说,真切感受到生产的不易,了解到基层的困难,将不断深入基层,用实践换真知、用学习换才干,努力成长为能够为民办实事的优秀干部。
年轻的思想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水”,也带来了良好的成效,年轻干部们依托实践基地建设盘活了村民的闲置房屋,探索发展原住民民宿业态,催生了研学旅游、农耕旅游等新业态,促进村民、村集体增收。
图为古田县“四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主题馆。古田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到基层锻炼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必不可少的一课。”古田县县长许锋说,通过传承和创新开展“四下基层”实践活动,推动年轻干部到乡村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办实事、解难题,经过锻炼,干部的基层工作能力得到全面加强,吃苦耐劳精神也得到进一步磨炼。
目前,古田县正探索将基地建设与政府职能部门实训基地结合,发动上级部门参与打造一批特色基地;计划开展一系列包括培训班、讲座、主题调研等在内的“四下基层”活动,形成古田县“四下基层”的浓厚氛围。(完)
中新网广州7月23日电 (记者 蔡敏婕)通过和正常基因序列比对,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短时间内准确地检测出样本中基因发生的改变,便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指导用药......《高通量基因测序项目分类》22日在广州正式发布。该标准首次厘清了高通量基因测序检测项目在临床应用中的分类原则和分类类别,促进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肿瘤、产前、遗传病和感染疾病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7月22日,《高通量基因测序项目分类》团体标准发布仪式在广州举行。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供图
肿瘤有时候很难通过常规手段明确诊断,对于诊断不明确的肿瘤,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可以将肿瘤细胞具有的基因改变检测出来,在短时间内可以明确诊断,临床医生也能够制订下一步的治疗计划。近年来,这项技术在肿瘤、遗传病、微生物的诊断、治疗以及个性化用药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举一个例子,你拿着鱼竿去钓鱼,不一定能钓到,但是这个技术就相当于拿着网,一下子就把鱼给‘网’上来了。”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姜丹举例称,该技术可以把未知或者已知的相关基因位点检测出来,便于下一步的诊断。
《高通量基因测序项目分类》团体标准主编、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临床生物信息分会主任委员欧阳能太介绍,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作为精准医学领域核心技术的高通量基因测序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但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多样且复杂,各种测序名称也是五花八门,缺少系统化的技术分类指引,这样不利于推进技术的规范应用,也不利于研发企业部署产品研发线路,研发新技术、新产品。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孙炳刚介绍,该团体标准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牵头主编,多家高水平医院联合因美纳、泛生子、贝瑞和康、华大基因、达安基因等基因检测领域的多家龙头骨干企业共同编写,在全国率先对高通量基因技术分类进行了系统化分类,以期对规范、引领、推进基因检测技术研究和应用起到积极作用。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以视频方式出席发布会,他认为该标准在国内首次系统地梳理了高通量基因测序项目的分类,为下一步政府部门规范、推进高通量基因测序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也标志着中国高通量基因测序领域的技术标准化工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因美纳(中国)科学器材有限公司销售副总裁马海燕代表参编企业发言时表示,此标准的发布对于规范、促进高通量基因检测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行业企业愿与各方携手,共助高通量基因检测行业发展。
广东省人民医院总会计师郑阳晖在会议上介绍,《高通量基因测序项目分类》团体标准的发布将为政府部门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收费定价提供参考,有助于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规范发展和健康发展。(完)